|
|
|
张克平局长在联盟年会暨市长论坛上的讲话
|
|
日期:2014-11-9 作者: 来源: 点击:2061
|
|
|
尊敬的曲会长,尊敬的姚理事长、尊敬的李院士,还有乌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站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来向各位共同沟通智慧城市这个主题,当东道主的我感觉到今天这个会既是汇报会,也是交流会,也是招商会,作为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产业的主管部门,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我想借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沟通三个方面的问题。我汇报的主题是探索智慧之路,打造智慧之都,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关注的热点,作为一个地方城市来讲,怎么打造智慧城市建设呢?那么需要对智慧城市有自己的解读,无锡怎么来理解智慧城市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对智慧的理解。感觉到智慧在生活当中是非常精彩的一个词,你看智慧的智是知识的知加上一个日,它表明要求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全面地观察了解思考决策问题。智慧的慧是一个慧心的慧加一个人的心字,它要求我们正视现实问题,要扫清前行当中的障碍,扫除心目当中的疑虑,所以对智慧的解读就是能够迅速灵活准确地作出理解并且处理的能力,智慧是一种能力。对城市的理解,那么城市有几大部分组成?我们感觉到它的基本结构是三个方面,一个是经济结构,一个社会结构,还有一个是空间结构。对智慧和城市解读以后,那我们感觉到无锡智慧城市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围绕着城市架构,无锡主要从三个方面,智慧社会,智慧经济和智慧空间,把时间融入进去叫智慧时空,智慧社会涉及到人的问题,涉及到组织的问题,也涉及到管理的问题。智慧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智慧的时空主要是建立在基础上的一个时空的布局和转换,所以它有建实体,通讯基础设施,道路的管网,城市的构建等组成的。现在国家八部委已经下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意见当中对智慧有一个定义,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系统,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一种新的理念跟新的模式。我们理解,实际上智慧城市是用三个无来进行表述,要建立无所不在的网络体系,运用“无所不能”的信息技术,我打引号的,“无所不能”有的东西还是不能的,相对而言,要构建无为而是的一种城市的发展环境,主要形成生活、产业、社会管理和谐共融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在对智慧城市解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无锡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哪些技术条件呢?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当中提出的,有条件的城市可以进行智慧城市的试点,我们看一看审视一下自己,我们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自己的一些优势,第一、从区位来讲,区位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定位,无锡处在中国的东南部,位于长江的中下游,是中国三大经济圈,一个是黄海经济圈,一个珠三角经济圈,一个是长三角经济圈,无锡是处于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它南临太湖,北临长江,东至上海,离上海138公里,西至南京,离南京183公里,所以它是一个中心的城市,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人文底蕴又决定了一个城市的一个底气。从人文底蕴角度来看,无锡是中国吴文化的一个发源地,其实无锡还是中国越文化的一个延伸地,因为在前几年在无锡挖出了的文物总量超过了浙江50年来挖出的文物总量,也就是说它不光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越文化的一个延伸地,所以越文化就充分体现了一种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大融合。无锡从人物的角度来讲,也是中国游圣的发源地,游圣就是徐霞客,徐霞客出生在我们无锡江阴,所以在无锡有一句话是振兴中华,旅游从这里开始,中国的旅游从无锡开始。无锡的旅游资源也有高度的评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是无锡美景胜天堂。大家知道中国最伟大的工程是两个,一个是长城,一个是古运河。所以古运河全长1794公里,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地方还是在无锡,这不是我说的,是古运河考古专家队说的,所以它是融古河、古桥、古街、古寺、古塔于一体,形成了当代一幅清明上河图。无锡有好多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关的遗址,无锡是英雄美女的浪漫地,被后来喻为四大美女的西施隐居在无锡,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写就了第一部养育青(音),就在无锡写成的。无锡是名家的一个盛产地,不管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科教体育方面都出了好多的人才。我们无锡的院士有85个,将军29个,这是从人文角度的环境来讲。从产业的角度来讲,产业奠定了整个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很多的服务支撑不了,从产业的发展角度来讲,无锡是民族工商业的一个发祥地,从中国第一个现代工厂到中国第一家商业储备银行,都是由无锡的资本家在无锡跟上海所建成的,所以在无锡的资本家享有好多荣誉,包括蚕丝大王、棉纱大王、面粉大王、钢丝大王等等。国务院所设立关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会址也设在无锡,无锡也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所以在70年代,无锡的乡镇企业异军独起,中国的第一家乡镇企业诞生在无锡,它叫春来造钢厂,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称为苏南模式,中国乡镇企业的博物馆也落地在无锡。无锡是中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一个发源地,无锡作为中国半导体和微电子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集成电路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当中,都可能看到无锡的踪影。无锡为中国的半导体和微电子事业贡献出了大量的人才。在83年被确定为国家工业微电子工业的南方基地,01年被确定为IT设计者产业化基地,08年被确定为国家微电子高新技术的产业基地。无锡还有着中国物联网的发起地,从2009年8月7日温家宝在无锡吹响物联网进军号角以后,随着通过国务院的批复,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把无锡作为一个战略地位,中心地位跟核心地位都彰显得淋漓尽致。无锡也是中国云计算的发祥地,中国云计算示范城市是5个,但是唯一的地级市的就是无锡。
无锡从世界城市角度上来讲,智慧城市建设无锡有一些试点的优势,一个是无锡是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无锡入选了科技部和建设部的智慧城市试点,也入选了国际上IEEE协会所倡导的智慧城市试点,这是中国国内唯一一个入选的城市。无锡也是TD-LTE的试点城市,从2013年5月16日,无锡TD-LTE互联网正式开通以来,那么在全国试点城市当中,当时是15个试点城市,无锡的网络资料名列全国城市的第一名。无锡也是下一代物联网的试点城市,09年参与了试点,在13年的时候无锡正式成为全国首个跨入向互联网进入时代的一个城市。无锡也是三网融合的一个试点城市,无锡也是名城创建的一个试点城市;无锡也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国家试点城市;无锡也是信息惠民的试点城市;无锡也有很多的包括农村信息化的国家试点城市,国家健康工程的试点城市,教育信息化区域的试点城市,国家专业试点城市,服务外包试点城市,国家专利试点城市,全国技术标准的试点城市,水文化保护的试点城市等等。有近20个国家综合城市在无锡全面地展开。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创新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无锡是中国典型的创新城市,无锡这片万分之五的土地上,千分之四的人口创造了中国1.5%的GDP,所以无锡获得了好的荣誉,像“十大创新城市”、“最佳宜居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最具创新环境城市”等等,太多了,没有时间一一报上去。纵观这些介绍,我感觉到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无锡有自身的特点,无锡的城市叫城市不大不小,成本不高不低,距离不远不近,人才不多不少,政策不偏不倚。这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无锡一些基础条件,从地域环境,从产业环境,从创新等等方面。
第三个要汇报的关于智慧城市推动情况,无锡做了哪些工作?智慧无锡整个的起步是在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吹响了物联网号角进军以后,明确把中国唯一的感知中心放在了无锡,所以无锡从感知无锡逐步逐步演变到现在的智慧无锡,经过了这么几年的过程,最终无锡选定了一个主题,智慧城市,每个城市有不同的人文底蕴跟产业基础,要求也不一样,所以我们的定位是定位在感知中国,智慧无锡,这是无锡智慧城市的一个命题。那么从总体上来讲,无锡智慧城市的设想,或者说总体的思路是“惠民抢喜忧政”,未来智慧城市朝哪个方向去努力,就是要让城市更加的宜居,让产业更加的发达,让生活更加的便捷,让百姓更加的幸福,让社会更加的和谐。在整个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我们的模式叫政府主导不包揽,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政府有政府的定位,今天我代表政府讲,可能代表企业讲我就讲一些案例了。无锡智慧城市建设的原则,八个字,“整合优化、共享外包”,就是让更多的资源集聚起来,最终建设的成效就是要让决策更加的优化,管理更加的精细,服务更加的人性,环境更加的舒适,安全更加的长效,生活更加的便捷。关于无锡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刚才曹市长已经讲了。
在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框架当中,我们给出了这么一个图,大数据中心作为一个核心,共性存在统领,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基础设施配套,信息安全保障,就是在这样一个基本思路下,我们架构无锡的智慧城市建设到底怎么来推?所以我们设计了很多的框架体系,从最基本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到大数据中心的建立,以及面对各个群体的四个平台的确定,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跟制度保障角度作一个支撑,贯穿其中的技术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这个框架体系当中,我们重点锁定了主要的任务,叫标识二路工程,叫一中心四平台,一个中心就是城市大数据中心,四个平台讲的是电子商务的综合性平台,城市管理的综合信息有关平台,经济运行的综合信息有关平台,民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除了安全跟通信技术设施建设以外,其他23个所谓的智慧工程都是分步在交通、医疗、教育、环保、公益、农业、旅游等,在很多的领域当中,我们认为相对条件比较成熟的,我们就在三年当中启动并且把它干好。在整个的一四二五当中的相互关系以及怎么样建设?是一个什么样的路径?相互之间应该怎么样的配合?时间关系我不解读了。同时为了规范刚刚曲会长讲了,不要换一个领导,我们把它锁定在白纸黑字上,我们出台了《无锡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规划比较粗,还需要我们有三年的行动计划,我们出台一个行动计划,我站在这里既感到比较自豪,又感到比较压力,因为我是无锡市信息化管理者,这个在中国所有城市当中没有这个职位的,没有这种设置的,我们把信息化跟无锡的管理融合在一起,既是智慧城市主管部门,也是全市信息化主管部门,也是无线电主管部门,也主管了物联网、云计算、软件、微电子、通信信息产业等等,既管理产业,也管服务,我们认为信息化不光是跟工业化的融合,信息化是多化融合,在设置上可能无锡这种设置也是唯一的,它也是政府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无锡也有一个,全国城市都有的,在无锡的党政机关当中设有信息化处。在党政机关当中,全面实施CIVU制度,目前我们CIVU500人,这个在国内所没有的,国家到我们这里调研,说其他城市的CIVU搞不起来,为什么你们越搞越旺,我们从08年开始的,所以我们给他作了一个专门的介绍,我们CIVU是支撑整个信息化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领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智慧城市领域当中进行遨游的。同时在智慧城市推进当中,我们还设立了一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导小组,下面有一个专门的智慧城市推进办公室,包括专项资金,对全市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了专项管理,也就是全市的信息化资金,信息项目要不要搞?什么时候搞?搞多大的规模必须由信息化管理部门去出具主要的审核意见。为了使得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政府是主导,要市场运作,所以我们正在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跟智慧城市研究院两块牌子一道颁布,马上就要招标,在座的可以加入到这个招标当中来。
我们也夯实通讯基础建设的实施,因为没有网络实施的到位,智慧城市建设的大量的数据到不了应该到的地方,所以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是相当重要的,目前无锡已经汇集了中国五大网络运营商,包括电信、移动、联通、广电跟电网。无锡已大力推进无线城市、光缆城市、宽带城市,电网工程,通过这么几年的努力,四大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全市的信息中心网络基本建了,基本实现了百兆到户,千兆到楼,具体数字我就不报了。同时,无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市大数据中心近5万平方米,叫城市云计算中心,无锡的大数据架构就架构在这个中心去,无锡还有IBM在中国叫商业云计算中心,现在叫太湖云计算中心,所以无锡是在云计算当中在中国走在最前面的。电信也相继的投入并且运行,目前移动跟联通一期二期的相关数据中心也正在拓容当中,特别是中国的超级计算机也正在建设当中,2016年要交付。
大家比较关注的无锡正在打造全免费的WiFi试点城市,我要美国也去过,我要台北也去过,台北说是世界上免费WiFi名列第一的,我们去交流以后,他说无锡是第一。我们WiFi试点城市不管是理念上还是路径上,还是商业模式上都要走出一条独特之路,既不是政府投资,也不是三大运营商投资,而是第三方根据市场运营来投资、建设、运营,今年年底我们要达到3万个,我们的电信、移动、联通都把自己WiFi的点托管给这家公司来进行运行的,也感觉到这家公司有这个实力,把WiFi免费来提供给老百姓。到明年上半年的话计划是完成四万个,现在已经开通了二万多个,那么2112辆公交车上,470辆长途车上都已经开通了免费的WiFi。我们也整合了资源,我们打造门户网站中115个门户网站,建成了无锡党政网站群,连续四年评为中国政府门户网站群的第一名,国际化也连续四年评为中国的第一名。整合了政府的信息资源,我们开放了政府数据,在今年的7月8日,无锡的政府数据管网正式开通了,首批的像公安、民政、教育等相关部门100多个数据库涵盖了很多领域。特别在应用方面,我没有时间一一展开讲了,无锡也促进了很多关于平台和示范应用建设,包括很多一系列的平台应用已经在全无锡市全面展开了,我们认为是政府做政府的事情,应用的好多都是企业去做的,都是社会主体去介入的,政府要扶持,但没有必要都去做,也获得一些荣誉,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估的第一名。
对智慧城市建设无锡有无锡自己的实践,无锡也有无锡自己的思考,无锡也有自己的经验,无锡也有无锡自己的教训,在实践过程当中,我们感觉到有六个方面是需要动员的,第一个我们在过程当中一定要有一颗中国心去圆中国梦,要警惕有关国际化公司智慧背后的陷井。第二个智慧城市建设有条件的城市才能去做。第三个智慧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智慧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第四个政府要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找准定位,既要主导又不能包揽。你看看好多我投资20个亿,我投资30个亿,这个智慧城市建设,我说这个提法就是不智慧的,智慧的做法是用少量的投入赢得更大的效益,所谓社会效应跟经济效应。第五个智慧城市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核心是大数据的整合优化开发和共享,关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融合。
我想用这么一段话来结束我今天的汇报沟通跟招商,智慧城市是城市变革的必然趋势,无锡正在集全市之力,全国之智,汇全球思考,再引回高端人才,攻克关键技术,推动四大引用,促进产业发展,主导标准制定,探索商业模式,强化信息安全,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积极探索智慧之路,为早日实现中国梦的无锡智慧之都的梦想作出不懈的努力。我想我们要感恩过去,感知现在,感动未来之心去创意昨天,创新今天,创造明天的话,那么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的美好。谢谢各位! (文字内容根据会议录音整理) |
|
郑重标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评论列表:
|
用户:[#userName] |
时间:[#M_AddDate]
|
评论:[#M_Content]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