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服务 | 咨询 | 应用 | 技术
首页 | 政策法规 | 双碳政策 | 产业研究 | 产业聚焦 | 产业标准 | 创新示范 | 区域发展 | 高端智造 | 现代服务 | 技术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产业>>产业研究>>正文
 
产业研究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日期:2022-1-21 作者: 来源: 点击:794
作者:王少剑(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刘小平(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周春山(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更是突出国土空间低碳转型工作,将“双碳”目标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的支撑保障,建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 

这就要求我们需借助国土空间规划这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空间-社会-生态系统工程,实现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低碳规划和绿色治理。通过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推动城镇空间集约和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增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进而实现“双碳”目标,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 

笔者认为,优化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格局,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打造集约低碳的城镇空间,强调生产生活的低碳和谐 

以“碳”定城,明确人口规模与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碳排放与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生活水平等呈正相关关系,国土空间规划应严格遵循生态优先、安全韧性、人地和谐的规划原则,做好区域碳环境、碳生态和碳安全的顶层设计,以城市碳排放阈值作为刚性约束条件,确定近远期人口规模和产业、交通等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构建和谐碳-城关系。 

低碳交通,建设公交优先的紧凑型城市。城镇空间的紧凑性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交通碳排放和提高碳排放效率,应遵循“公交先导区-服务中心-城市格网-绿色公交”的思路打造紧凑型城市: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基于中高密度住宅、商业、办公等土地利用类型识别公交先导区,结合公交服务、人口密度等构建“主中心-次中心”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格网,紧凑布置公服设施并增强服务中心功能复合性,并用以大运量快速公交为骨干的绿色公交体系串联各服务中心,注重慢行交通建设提高非机动车出行比例。促进城镇空间高效集约、功能协调,强化人口与产业公服在城镇集中建设区的集聚。 

减碳调产,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转型是碳中和的重要实现路径,应坚持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道路,以科技驱动、政策引导、环境规制促使产业企业的低碳化改革和准入准出。实行不同的产业政策,第一产业注重城郊农林经济与低碳城镇化的耦合发展,以耕地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为目标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碳捕捉和微气候调节能力;第二产业实行严格的低碳法规与准入准出政策,推动传统高能耗行业转型升级,杜绝高排放企业滋生;鼓励低碳型第三产业发展,以电子信息、金融保险、技术顾问等行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循序渐进,优化提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产业关联模型,构建产业共生链、推动高关联产业临近布局和建设产城融合的第四代产业园。 

低碳市政,推动资源生产供给设施低碳化。建立“互联网+”智慧能源供给网络,优化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能源供需平衡方案,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智能化、分布式调配能源供需,推动能源体系低碳化。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的脱碳化与碳再利用,注重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设施、垃圾回收处理系统等低碳市政设施建设,实现资源供应部门脱碳化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提高城市市政系统的碳效率。 

第二,发掘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增汇强基作用,构建高效汇碳、生态净化、“蓝绿串城”的城市生态基底 

碳汇农林,强化农业空间碳汇功能。注重碳汇农林业发展,通过气候智慧型农林业等城郊农林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碳汇中心和城郊生态屏障建设,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方式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碳捕捉和微气候调节能力,以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农业固碳持续力。提高农林业生产技术,耕地集中成片整备并实现现代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循环农业,减少对农药、化肥等高碳型生产资料的依赖,加强生物防治、精准施肥施药、节水农业、健康养殖、物联网等技术推广,构建多技术综合集成的绿色增产增效模式。 

锚固修复,增强三大生态系统的生态净化能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以美丽湿地行动推进河湖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以国土绿化行动推进陆地生态系统修复、以蓝色海湾行动统筹近海生态系统修复,锚固自然生态空间本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增强生态系统的碳捕捉、环境优化、气候调节能力,形成山清水秀、林茂草丰、增绿增汇的绿色国土空间。 

“蓝绿串城”,构建“场地-中心-廊道”绿色基础设施体系。“300米见绿、500米建园”,建立穿插社区的节点场地,以口袋公园、街边绿地等场地和建筑立体绿化实现处处见绿;重点推进湿地公园、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等碳汇中心和城郊生态屏障建设;以江河湖岸边带、青山绿园、城市道路为载体,建设临水穿城的自然生态廊道和文化休闲漫道,构联“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推动绿地的植林化、立体化、乔木化,提高单位绿化面积的碳汇能力。 

蓝色碳汇,强化海洋空间的自然碳汇能力。海洋碳汇具有能力与陆地碳汇旗鼓相当、增汇潜力足、碳汇效率高等特点。应坚持走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固碳增汇的协同增效路径,重视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建设,落实浅海海藻(草)床、深水大型藻类等海洋“森林草地”增汇工程,充分利用海洋空间提高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郑重标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
[上一篇] 系统谋划、统筹推进 加快推 [下一篇] 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纳入
评论列表:
用户:[#userName] 时间:[#M_AddDate]
评论:[#M_Content]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PlPageNow]/[#PlPageCount]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评论:
 
·关于成立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
·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成立 多家上市公司参
·济宁市任城区胡钦常委副区长一行莅临智
·武汉经开区、黄冈市人民政府领导莅临智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年会暨首届中国市
·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在京成功
·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在京成立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ETC系统展现强大生命力 助阵智能交通不
·成都“电子警察”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碳中和的机会在哪里?10余位专家学者这
·广州移动5G网络覆盖省市重要政务办公场
·全国首批智慧路灯亮相城东 为“智慧城
·物联网2.0时代为用户提供一种非常简洁
·2014年信息消费规模达2.8万亿元
·工业4.0:为什么?是什么?如何看?怎么
·Gartner公布2014十大策略性技术趋势 物
·襄阳智慧城市总规修编完成 涉及医疗等1
·物联网为电力行业发展开辟应用新前景
 
·202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博览会
·中国(武汉)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展览会
·中国(江西)公共安全、智慧城市、人工
·中国(重庆)国际智慧城市展览会
·上海全球智慧城市展SmartCity Expo
·AIOTE智博会-亚洲国际智慧城市|物联网|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智慧城市、物联网、大
·中国(北京)国际智慧城市展览会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展)
·第七届上海国际智慧应急管理与救援装备
关于我们  |  CCIT简介  |  会员单位  |  联系我们  |  下载中心  |  责任申明
Copyright© 2016 CCI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3271号-4  京公网安1101080200863号
环球易讯(北京)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