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工程院院士:智能城市是实现“五化”的抓手
|
|
日期:2016-9-5 作者: 来源:新华网 点击:961
|
|
|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 余晓洁 田颖)“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已完成,其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集中在于运行管理。中国正经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同步发展,智能城市是实现‘五化’的抓手。”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说。
潘云鹤是在4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16国际高端研讨会上作上述表示的。他分析了智慧城市的全球兴趣,中国智能城市发展的目标、道路和模型。
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依托中国工程院在京建设的国际性、综合性工程科学与应用技术知识中心。本次研讨会主题为“知识服务与智能城市”,包括20多位知名院士专家在内的400多名国内外代表在京出席了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认为,智能城市是信息化发展进入深水区后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是大数据发展的主要载体,是“互联网+城市”的主要形态。“为解决全球范围内城市人口不断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建设智能城市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周济说。
图灵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罗杰·瑞迪分析了智慧乡村在21世纪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从基本服务角度寻找解决方案。德国工程院教授伯纳德·穆勒认为,智能和知识系统能够帮助塑造现代生态城市,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近30年来,信息力量迅速壮大,成为除物理空间、人类社会以外的第三空间,即信息空间。智能城市的本质是运筹好三元空间,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和市民生活水平。”潘云鹤说。
潘云鹤认为,在“五化”中推进智能城市的策略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用、通、深。用,即以实用性为目标,抓核心问题解决主要矛盾;通,即打通数据孤岛,加强大数据联通;深,即运用大数据、网络化和人工智能,深度推进高水平决策及应用。 |
|
郑重标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评论列表:
|
用户:[#userName] |
时间:[#M_AddDate]
|
评论:[#M_Content]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