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从战略层面对我国创新战略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明确了“创新文化氛围浓厚,法治保障有力,全社会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不断涌流的生动局面”战略目标,提出了“发展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等战略要求。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再次强调,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今后一个时期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指明了方向和路线。
城市创新发展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阵地,是形成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格局的重要环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城市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创新活力与日俱增,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逐步深化,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城市建设新模式兴起,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和新动力。智慧城市是当前推进和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战略内容和有效路径。
智慧学习环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支撑。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智慧学习研究院历时近10个月的研究,于2016年5月发布了《2016年中国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指数报告》,通过对68个城市智慧学习环境建设进行综合测评,发现我国部分城市存在着注重城市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忽略市民素质提升等软实力建设,注重城市场馆硬件环境建设、忽略市民实际应用情况和体验感受等问题。
该报告从城市创新发展环境、多元场域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体验三个维度选取11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数,对全国68个大中城市的智慧学习环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全面剖析。作为国内首个对智慧学习环境进行评价的报告,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是初步构建了国内首个关于智慧学习环境发展的测评框架,为我国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提供了基本思路;二是首次将学习环境置于智慧城市建设大背景下进行系统分析,为智慧城市发展找到一个可落地、可操作的切入点;三是实现并对以学校为代表的显性学习环境和以家庭、社区、单位、场馆等隐性学习环境的综合测评;四是高度重视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体验感,强调“以人为本”理念。
在信息社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创新活力的源泉是什么?城市创新发展的可持续力在哪里?如何落实城市创新驱动战略?如何壮大创新主体、激活城市创新活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问题,都已经成为摆在各地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和战略选择。《2016年中国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指数报告》以智慧学习环境为切入点,为智慧城市创新发展、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和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新思路。
城市创新的根本源泉和服务主体是“人”。人是社会得以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城市创新活力源泉在于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都依赖于人,都要靠发挥人的创造性。人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是创新驱动的不竭动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是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和基础保障,市民作为当前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的源泉,其能力提升和发展需要智慧学习环境来支撑与保障。智慧学习环境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提升市民学习体验为目标,强调市民能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以任意方式和任意步调进行学习,同时这类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学习者轻松地、投入地和有效地学习,进而全面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为城市创新活力提供不竭动力。
城市创新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在于“学习”。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在信息社会和智慧城市大背景下,以移动学习、数字化学习为代表的学习方式日益普及,渠道多远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不断丰富,学习者对个性化、智能化学习需求更加强烈,这就要求一种新型的、区别于传统学习环境的智慧学习环境与之相适应,为各类学习主体智慧学习提供环境支撑。这种新的智慧学习环境是城市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良好学习环境,以提升市民智慧学习体验为目标,以城市创新发展环境为依托,以优化和升级场域智慧学习环境为主要任务,强调系统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征。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持续不断的智慧学习和成熟的智慧学习环境将在为我国培养一流科技人才提供根本保障,进而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城市创新承载平台在于“智慧学习环境”。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创新驱动战略的重点内容和重点任务,智慧学习环境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有效路径和重要内容,其对城市创新环境、场域学习环境和市民学习体验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城市创新驱动战略需求。新型城镇化建设有赖于全民素质的综合提升,智慧学习环境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其建设不仅强调以学校为代表的学习环境建设,还包括面向家庭、社区、单位、场馆等的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环境建设,在增加市民学习机会,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养和知识获取能力以及提升城市软实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同时,智慧学习环境通过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并基于创新人才的聚集效应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从而满足城市“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要求。
《2016年中国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指数报告》首次探索搭建了城市智慧学习环境的评价框架,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城市智慧学习环境建设,而更重要的作用可能是“见微知著”,就是以智慧学习环境建设为突破口,为破解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和城市创新发展难题开出一剂“良方”、趟出一条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