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基 
                       | 
                     
					   
                            | 
							 | 
                           
					  
                      | 
					   日期:2013-9-12  作者:国脉物联网  来源:国脉物联网 点击:1514 
					   | 
                     
					 
                            | 
							 | 
                           
					
                   
				  
                 
                  
				   
                      | 
					  
					   | 
                     
                     
                        住建部在1月29日的会议上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共90个,时隔7个月,住建部又于8月5日对外公布了智慧城市的二批试点名单,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时间来到8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8月8日,国务院再次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文件。如此多的文件政策的出台都透露着一个信号,国家正在越来越重视智慧城市的建设,重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日前,国家发改委又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目前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22个城市中,先行支持建设一批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示范城市。在2005年底,发改委曾发布过《关于启动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企业驻地网建设工作的通知》。按照通知的总体规划,CNGI在"十一五"期间要建设一定数量的驻地网(接入网),连接大学、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研究机构。并且当时根据CNGI核心网建设进度,经研究之后做出了2006年面向重点企业建设驻地网(接入网)的决定。在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的基础铺垫下,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的建设终于被提上计划表。 
    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是何概念?首先从下一代互联网的意义来看,目前学术界对于下一代互联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对其主要特征已达成几点共识:第一是更大的地址空间,采用IPv6协议,使网络规模更大,接入网络的终端种类和数量更多,网络应用更广泛;第二是更快,将形成100M字节/秒以上的端到端高性能通信;第三是更安全,可进行网络对象识别、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具有数据加密和完整性,实现一个可信任的网络;第四是更及时,能够提供组播服务,进行服务质量控制,可开发大规模实时交互应用;第五是更方便,打造无处不在的移动和无线通信应用;第六是更可管理,形成有序的管理、有效的运营和及时的维护;第七是更有效,探索自身的盈利模式,可创造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下一代互联网的七大特征来看,下一代互联网城市的建设也将沿着这几点特征而行,最终建设成果也将符合这几点特征,而互联网的雄厚基础也将为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提供信息基础支撑,从而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的示范作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意义在哪里?首先,通过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的多年建设,目前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已经完成建设任务,也正是由于网络基础的完善,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的推进才有实践的可能,智慧城市建设的奠基部分也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目前,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已开展基础网络改造的城市有北京、沈阳、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南昌、济南、郑州、武汉、长沙、株洲、湘潭、广州、成都、西安、克拉玛依、大连、青岛、厦门、深圳。而该核心网是由6个主干网、两个国际交换中心及相应的传输链路组成,6个主干网由在北京和上海的国际交换中心实现互联。从主干网分布的地理位置来看,网络基础较好的城市与地区将有更大的几率获得试点示范的可能,也将促进当地的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如此看来,北京、上海以及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将有更大的几率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 
    其次,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城市中工农商等各方面的智慧化,用信息基础以及网络宽带的建设带动城市其他方面的发展将是智慧城市建设极大的助力。CERNET2、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科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铁通这6个主干网含国际交换中心目前已全部完成验收,运营商将在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的推进工作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且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的建设任务第一条便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IPv6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入覆盖率。目前网络地址已经分配殆尽,全面升级到IPv6是大势所趋。面对互联网协议的升级,运营商应提升IPv6改造接入的积极性,摆脱以往政策主导发展的局面,促进网络协议的早日换代升级。    而"宽带中国战略"也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宽带与水、电、路等同等地位的公共基础设施属性。从宽带这条产业链来看,由于在当代互联网最为重要的TCP/IP协议中,IP协议工作于网络层,对应的硬件为路由器、交换机、家庭网关、机顶盒。故IP协议由IPv4升级为IPv6,在硬件层面表现为路由器、交换机、家庭网关、机顶盒升级,即必须支持IPv6协议。因此,像中兴、华为这样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也将从中受益。智慧城市的基础网络建设投入将带来相关产业的巨大资金投入和流转,分析人士指出,IPv6从试点商用到全面商用,改造和新建投资将逾千亿元。 
    从宽带中国到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的建设,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文件到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每一个部委发布的文件都在从不同的方面给力智慧城市的建设。而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的推进更将从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层面发力,为智慧城市机遇与极大挑战的建设现状输送一股强劲的新鲜血液。 | 
                     
                   
                 
				 
				   
                            | 
							 | 
                           
				   
                      | 
					  郑重标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 
                     
                   
                  
				  
                     
                       
					  
					    
                           
                            | 
							评论列表:
							 | 
                           
						  
						  
						   
                        
						
                                      
                                         
                                          |  
                                            用户:[#userName]  | 
                                           时间:[#M_AddDate] 
                                           | 
                                         
                                         
                                          |  
                                            评论:[#M_Content]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