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拐点。
当前,单个城市的发展规模和经济产出已可比肩过去一个小型国家。仅600座中心城市创造的GDP约占全球GDP总量的60%左右 。例如,拥有3500万人口、经济产量近1.2万亿美元的东京,可以跻身世界15大经济体之列,甚至超过了印度和墨西哥等国 。
这一变革的速度和规模史无前例。未来30年,仅城市基础设施就将耗资350万亿美元,是当前全球GDP总量的7倍,令人瞠目。如今,全球每天有18万人口移居城市 ,可以说,21世纪将会是一个“城市化世纪”。
因此,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家经济、供应链、人才和资源的互相关联意味着这一挑战有待各方共同应对。幸运的是,技术所能发挥的巨大辅助作用也堪称史无前例。
电脑芯片的处理速度和储存能力每18个月便能增加一倍 ;预计到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量将超过10亿部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已具备了应用技术创新的能力。信息通讯技术不仅可应用于我们业已构建的环境,还将帮助我们解决当今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如:交通堵塞、能源浪费等),为消费者提供令人愉悦的新体验和便利,并刺激和推动各国急欲实现的经济增长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这一点上,西方国家的需求尤为强烈。
虽然技术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能动因素,但并不能仅靠技术来解决问题;智能城还需要人们采用创新的商业和运营模式。
对于任何城市,首先应了解智能技术能够创造的不同价值。市政当局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将技术投资价值转化为吸引选民支持和城市招商引资的优势。
城市领导者需要培育城市数字经济,摆脱历来对城市物理空间的倚重,确定适当的战略方向、运行框架和激励措施,从而实现数字领域的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