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城镇化30年 从规模到新型
|
|
日期:2013-12-9 作者: 来源:新华网 点击:2371
|
|
|
北师大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教授—— “我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并按照不同阶段所关注的重点内容总结为八个字:规模、机制、区域、新型。”北师大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教授说。 30多年来,在学界对中国城镇化研究的进程中,胡必亮几乎参与了各个不同阶段。 初入城镇“规模”研究 华西都市报:上世纪80年代中国城镇化研究呈现出什么特点? 胡必亮:总结起来,就是城镇合理规模问题。当时大家都在讨论城镇规模,讨论究竟应该是发展小城镇呢,还是应该发展大城市。这些都是城镇化研究中涉及到的城镇规模问题。 “城镇化是机制问题,要市场主导” 华西都市报:在这之后,城镇化研究又进入到了什么阶段呢? 胡必亮:当时,我从各种场合的研讨中以及从我与中外同行的交流中,感觉到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好像主要并不是规模问题,而是机制问题。 政府出台一个政策让发展大城市,大城市就发展,搞个政策发展小城镇,小城镇就发展,好像是由政府控制的,但在这样的表面现象背后,城市的成长实际上是有它自己内在的成长机制的,是市场的力量。 探索“区域一体化” 华西都市报:现在各地在提的城市群概念,和此前您研究的大都市区和区域一体化是一种什么关系? 胡必亮:首先,都市群和都市区的概念存在一致性,根据我的研究这是一种最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一种方式。如果好多城市积聚在这一块,处在中间的农村地区很快就城镇化了。城市群覆盖面积大,生活质量高,区域之间互相融为一体。 第二,城市群是国际发展的一种趋势。美国总人口的60%以上目前都是居住在城市群或城市带里的。日本也是。 第三,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对来说也低。如果离得太远建一座城市,成本很高,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搞城市群,或者都市区,城市群可以集约使用一些公共设施和公共产品。 首倡“六位一体”新型城镇化 华西都市报:此后就进入新型城镇化研究阶段? 胡必亮:对。因为传统的城镇化是不可持续的城镇化,所以必须创新出一条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这样就很自然地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问题。 华西都市报:那什么是新型城镇呢? 胡必亮:关于新型城镇化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现在不少人高度将其概括为一点,称新型城镇化就是人的城镇化。我觉得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一套全新的系统构成的一个新体系,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提出了“六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框架。所谓“六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指城镇化这个大系统至少应包括六个子系统,包括:自然资源系统、经济增长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社会发展系统、空间结构系统和城市创新系统。 |
|
郑重标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评论列表:
|
用户:[#userName] |
时间:[#M_AddDate]
|
评论:[#M_Content]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