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长春:建设绿色、智慧、人文城市
|
|
日期:2015-5-6 作者:曹梦雨 来源:吉林日报 点击:2289
|
|
|
未来三至五年时间,做好“水文章”、“绿文章”,重点完成伊通河城区综合治理、绿色森林城建设、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城市要素保障能力四大建设任务
完成伊通河城区综合治理工程,全力打造绿色森林城,完善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在经济新常态下,长春市将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城市转型升级,未来3至5年,将突出生态环境打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综合治理,集中精力抓融资、抓征拆、抓建设、抓管理、抓安全,发挥城市建设在幸福长春建设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重点完成四大建设任务,让城市承载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绿色、智慧、人文城市特征更加突出。
完成伊通河城区综合治理工程。坚持“水城同治,以地养河”的方针,推进伊通河流域综合治理,完成污水治理、防洪安全、生态改善、两岸通行、景观建设五大任务,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真正把伊通河建设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长春的“景观带”。
全力打造绿色森林城。持续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河流水系整治工程,实现最优的城市外部生态基础和质量;加强城区水系绿化、大型绿地、道路两侧的绿带建设,均衡布局小型绿地,形成“一脉、一环、线网、多园”的绿化结构体系。到2020年新增绿地14288公顷。
完善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建成亚泰大街南延伸线、机场快速路,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统。地铁1号线、2号线开通运营。建设3大综合交通换乘中心、5处客运换乘枢纽、4处公交运营场站和一批公交首末站,形成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体系。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扩大覆盖面,增设公交专用道,2018年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以上。
整体提升城市要素保障能力。加强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能力建设,2020年供水能力达到182万吨,供热能力达到5.6亿平方米,供气能力达到20亿立方米,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70万吨,基本完成地下老旧管网改造任务。
记者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未来3年,长春城建朝着绿色、智慧、人文城市的方向阔步前进。这,既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延续,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更是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号召的具体体现,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一个实际举措与务实步骤,是长春市委、市政府在新形势下的一种信心与态度,谋划与远见。
在经过3年建设,长春迎来“一环、两横、三纵”的立体化、现代化交通体系,跨入立体交通时代后,全面转入生态城市建设主战场,这是一个全新的战役、综合的战役、系统的战役,更是一次全新的冲刺。这场战役,是站在城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重大变化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绿色、智慧、人文”和绿色宜居森林城的建设新方向,契合了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要求,适应了经济速度换挡、动力转换的经济新常态,回应了幸福长春建设以民生优先、发展作为保障的总体需求,做在当代,利在千秋。
做好“水文章”和“绿文章”,此乃经济所需、百姓所盼、发展必备。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突出生态环境打造,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城市转型升级,加强城市综合治理,建设、管理、安全一起抓,着力打造城市建设管理的升级版,特别是通过3到5年的推进,真正把伊通河建设成为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长春的“景观带”,形成“一脉、一环、线网、多园”的绿化结构体系,一步一个脚印,三年一个跨步,未来的长春一定会实现“城在画中、画在城中”,再次迎来新的、更大的、更高标准的、质的飞跃。 |
|
郑重标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评论列表:
|
用户:[#userName] |
时间:[#M_AddDate]
|
评论:[#M_Content]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