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服务 | 咨询 | 应用 | 技术
首页 | 智能传感 | 自动识别 | 移动互联 | 云海技术 | 软件服务 | 系统集成 | 产品溯源 | 技术创新 | 大数据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技术>>大数据>>正文
 
大数据
 
终有一天 大数据会“颠覆”出版业
日期:2013-8-20 作者: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网 来源: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网 点击:1858

 ——嘉宾——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 陈超

   著名作家 梁晓声

   中华书局副总编辑 顾青

   大数据之热,出版业不可能没有感受到。不过,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出版业人士在2013上海书展的一场高层论坛上表现得诚惶诚恐,他们不知道大数据是否真的那么美妙,不清楚大数据给未来提供的全新可能性是什么。尽管如此,出版业面对大数据的一场长期战役已经打响。

   当出版遇上大数据

   2010年,谷歌推出图书数据库,库中包括从1500年到2008年间出版的各类图书的5000亿个单词。用户可以在电脑上输入最多五个单词,查看这些单词历年来的使用频率情况。

   例如,输入“women”(女性)和“men”(男性)会发现,上世纪70年代之前,“women”在图书中很少被提及,而当女权主义站稳脚跟后,“women”的使用频率逐年提升,到1986年,“women”和“men”的使用频率曲线出现了交点。“这说明,将高质量的数据分析应用于人文学科也是可行的。”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埃雷兹·利伯曼·艾丁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作“文化组学”(culturomics)。上海图书馆副馆长陈超在论坛上分析说,这诱发了一个新的学科,通过文本的定量分析来揭示人类行为和文化发展的趋势。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世纪以来阅读作为一种单独、私密行为的方式,转变为某种可以测量的半公开的行为。如今,电子阅读器能够让出版商和作家一窥销售额背后的故事,它们不仅仅能够显示某些书吸引了多少购买者,还能揭示他们的阅读强度。

   出版社已经开始运用这些数据。出版《哈利·波特》小说的Scholastic出版社通过建立在线游戏追踪最吸引人的线索和角色,以此为构思基础创作了《39条线索》系列小说,成为又一本全球畅销书;Coliloquy出版的电子书允许读者自己设计人物角色和情节线索,经数据分析,让作家调整故事迎合大众口味。读者甚至可以选择女主角与三位追求者中的哪一位发生关系。

   中国出版业的实践与猜想

   Coliloquy的这一模式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可行性。但是,能否真的像英国电视剧《纸牌屋》那样,靠大数据的排列组合,流水线生产一本同类畅销书呢?陈超很同意豆瓣上一篇关于此分析的日志:“如果我们能量化用户的阅读题材、阅读场所、阅读时长、标注章节和重复浏览内容,大数据时代的快销书指日可待。”

   著名作家梁晓声却并不如此认为,“大数据不可能影响我们(作家)。”他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斩钉截铁地表示。他认为:“数字阅读的时代刚刚来临,是否意味着它将告别读书这一古老而良好的习惯呢?有人断言这是早晚的事,最快50年后变成现实。我认为不会,起码100年后不会。人类对读书的亲情,对于一部分读书人而言,早已成为基因,成了DNA的一部分。”

   现实情况是,出版业已经开始对大数据展开各类探索。上海图书馆今年春节期间做了“读者阅读账单”,根据一年来的外借量,将读者分为极客、书虫、文青,并寄一张个性化的阅读数据表给读者。陈超介绍,他们发现去年一年在上海所有图书馆中借书量最大的一个人共借了3414本书,是一位司机,“没有数据,不知道这个事情,知道以后会去问为什么,和数据大小无关。”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供应商,中华书局也在思考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为出版提供更多可能。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认为,用数字经济的理念来看待,中华书局不仅要保持古籍整理和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更应该保留获取、存储、整合、搜索、分析中国传统古籍文本及其研究文本的能力。

   顾青同时坦承,目前中华书局仍以纸书为主,数字产品极少,主要是“中华经典古籍库”和“中华基本史籍知识库”两个数据库。图书馆采购也在借力大数据。如今,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紧张,特别是纸本书刊经费比例逐年减少。同时,图书采访员人员有限,三四万人的综合类大学的图书采访员也不过三四个,采回的书80%没有价值或价值不高。据此,北京人天书店董事长邹进提出,在大数据时代,可以从采访数据中提取核心书目,根据出版社、作者、责任编辑、版次等综合评分提供采购指导。

   要大数据,得先数字化

   与会者普遍认为,在中国,传统出版业和图书馆还处在数字化的转型时期,因此现在谈要在内容、阅读、服务、管理方面“数据化”,得先将“数字化”进行彻底。

   在管理方面,陈超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上“B2L2R”(出版社到图书馆到读者)的商业模式和平台远未成熟。在美国,Overdrive公司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出版社把电子资源交给他们,再由他们负责向所有图书馆提供电子书,亚马逊借书服务就是他们的客户。

   “国内没有数字阅读平台,不掌握用户阅读行为的数据,怎么来做大数据创新呢?”陈超发问道。


郑重标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
[上一篇] 华为发布敏捷交换机备战大数 [下一篇] 拥抱大数据 走近大数据分析
评论列表:
用户:[#userName] 时间:[#M_AddDate]
评论:[#M_Content]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PlPageNow]/[#PlPageCount]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评论:
 
·关于成立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
·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成立 多家上市公司参
·济宁市任城区胡钦常委副区长一行莅临智
·武汉经开区、黄冈市人民政府领导莅临智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年会暨首届中国市
·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在京成功
·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在京成立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ETC系统展现强大生命力 助阵智能交通不
·成都“电子警察”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企业5G研发劲头足 频谱战略规划待
·美国企业用3D打印制造涡轮机关键零件
·脑纹未来可能取代指纹 识别身份更安全
·蓝牙标准5.0演进史及蓝牙2016年技术蓝
·中国物联网在激进浪潮中渐趋沉稳
·中国研制出拟态计算机 运算速度可提升
·ETC系统展现强大生命力 助阵智能交通不
·M2M技术助力物联网发展 市场前景看好
·物联网究竟将给自动化行业带来哪些变革
·专家座谈4G技术与物联网融合应用
 
·202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博览会
·中国(武汉)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展览会
·中国(江西)公共安全、智慧城市、人工
·中国(重庆)国际智慧城市展览会
·上海全球智慧城市展SmartCity Expo
·AIOTE智博会-亚洲国际智慧城市|物联网|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智慧城市、物联网、大
·中国(北京)国际智慧城市展览会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展)
·第七届上海国际智慧应急管理与救援装备
关于我们  |  CCIT简介  |  会员单位  |  联系我们  |  下载中心  |  责任申明
Copyright© 2016 CCI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3271号-4  京公网安1101080200863号
环球易讯(北京)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