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慧校园”领跑甘肃校园信息化建设
|
|
日期:2013-8-20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点击:3111
|
|
|
科教兴国,教育作为一项百年事业,一直以来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中国电信甘肃公司大力开发和推广信息化应用,以全新的多业务、多网络、多终端融合及价值链延伸,大力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推进甘肃省教育信息化进程起到积极作用。
教育信息化应用引领全国
今年3月,中国电信集团教育信息化应用基地落户甘肃兰州,这成为中国电信信息化实践广泛应用到教育行业的重要里程碑。
教育兰州基地依托自身已拥有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及产品,以“三通两平台”政策为指引,创新结合,先后完成教育管理平台、教育资源平台、移动教务、翼校通、翼动校园、电子书包等平台建设和产品开发,提供教育云及智慧校园综合解决方案。其中,教育资源平台以门户网站的形式向所有互联网教育用户开放,通过个人资源共享、第三方资源合作,已积累覆盖人教版、北师大版等12个版本10多万教育教辅资源和视频课堂,以及教学资源宝典等10多个精品网络资源应用,为全国广大教师、家长、学生提供服务;“翼校通”产品充分结合中国电信短信、3G移动互联网优势,以信息化手段解决家校及时沟通、孩子安全监控等教育问题,目前产品已在包括甘肃在内的14个省份广泛使用;“移动教务”实现了教育办公移动化,目前产品已覆盖全国10省7200多所学校,在教育主管单位和学校间建立了统一的工作流程。
为了使校园信息化产品更贴近教育行业使用需求,中国电信甘肃公司还积极与教育行业专家合作,共同进行政策研究及整体规划,与一线教师合作,共同参与产品体验,不断完善和优化产品功能,使得这些产品真正能够为老师和学生所用。今年6月26日,甘肃电信与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共同建造的“物联网工程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是甘肃省首家校企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物联网实验室,实验室融合了最新的物联网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实现了物联网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融会贯通。据悉,依托教育信息化应用基地,甘肃电信已与全国6大高校进行教育信息化合作,并将高校科研成果成功转化。
当然,甘肃电信一系列信息化开发和应用产品也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甘肃电信已为包括甘肃在内的全国15个省份、9000余所学校、近120万学生提供教育信息化应用,得到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的高度认可。
“智慧校园”建设辐射全省
为助推校园信息化,切实使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产品为各级学校所用,甘肃电信从提升传统校园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出发,致力于打造完整的校园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智慧校园”应运而生。
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身的“智慧校园”在学校有很多应用,对日常的教学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在物联网环境下,学校可以通过智能网络和智能感知设备,直接对校内人、财、物信息进行识别和管理,而不需要查对实物;老师可以通过手机随时获取课堂、学生的情况,同时和学生家长以及校方管理人员等进行信息交换与互动交流;而治安监控网络更为中小学、幼儿园搭建了一个校园安全防范的技术支撑平台。在云应用模式下,学校的教职工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环境使用统一的平台和界面,大大降低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真正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目前,甘肃电信已率先为全省90%以上的中小学提供有线宽带接入,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全省已有2066所学校、24万家长用户使用“翼校通”产品,3500所学校使用“移动教务”产品,“翼校通”使用率处于全集团前列。
在7月18日召开的甘肃省教育信息化暨“智慧校园”研讨会上,甘肃电信就“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向参会的各级教育机构代表进行了介绍和演示。张掖市教育局、天水甘泉中学、酒泉育才学校在会上分享应用经验。大家普遍认为,致力于教育信息化拓展的“智慧校园”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和适合课堂教学的课件、学件开发,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思维教育培养以及学习素材共享、学校基础管理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针对大中专院校,甘肃电信也以翼机通、校园宽带网、全球眼、3G等网络技术为依托,构建了教学一体的高校信息化管理平台。手机卡、饭卡、学生证、借书证、门禁卡等多卡合而为一,师生只需刷手机就能完成诸多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生活等内容。2011年起,甘肃电信启动光网校园建设,实现高校校园办公、宿舍全光纤覆盖,为实现高校信息化提供了高速的网络平台。截至目前,甘肃省已有53所学校与甘肃电信下属各分公司开展“翼机通”数字校园信息化应用合作,高校市场天翼用户渗透率超过50%。
下一步,甘肃电信还将依托独有的互联网基础,大力推动3G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校园的应用,并结合校园实际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需求,通过校园信息化引领,进而推动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