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市贸促会,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知识产权局,北辰集团,中关村朝阳园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提到,本届北京科博会的一大亮点是突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新成效,请介绍一下北京市在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方面的最新进展。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璞:
北京市坚持把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为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子”,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首都科技创新事业在四个方面实现新跨越。
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实现新跨越。北京正加速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连续三年处于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第一梯队;2024年,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达431人次,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创新城市第1;连续三年位居《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全球第3;位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第3。
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实现新跨越。北京正加速打造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研发投入强度连续5年保持在6%以上,位列全球创新城市前列;2024年,北京地区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58项、占全国的28.7%;6项基础研究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连续8年蝉联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首。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跨越。北京高质量科技源头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涌现出第三代“香山”高性能处理器、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首台冷冻双束电镜光电关联成像系统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率先实现批量生产,车规级芯片整车国产化率从2021年的3%提升到2024年的42%。
新质生产力培育实现新跨越。北京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持续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中关村示范区预计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9.4万亿元,同比增长8%,中关村科技园区获工信部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第1和四个单项第1;备案上线大模型128款、占全国近四成,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相关企业超过2400家,占全国近一半;创新医疗器械和三类AI医疗产品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第1,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商业航天、合成生物制造、量子信息等聚能起势、向“新”而行。
在本届北京科博会上,来自“三城一区”和中关村各分园的400多个最新成果将精彩亮相,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火箭,能够连续空翻的双足人形机器人N2,国际领先的眼科诊断设备超广角全域扫频OCT等世界科技前沿技术和产品,将为公众带来一场科技展览盛宴。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线,进一步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