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
|
日期:2016-9-18 作者: 来源:中国政府网 点击:1415
|
|
|
9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这场会,某种意义上是讲了一堂“互联网+政务服务”课。整个政府系统,上至部委负责人、下至基层干部,相信会极有启发,同时也应受到极大鞭策。
总理这堂课主旨鲜明:各级政府官员都要用好“互联网+”的渠道,不断提高处理政务信息、感知群众冷暖、应变社会舆情的能力。

梳理总理“课件”,一讲观念。核心在于,互联网时代公众的信息渠道和话语体系都呈现显著变化,因而李克强要求各级官员观念随之而变,“政府不能把自己关在‘玻璃缸’里面”。所谓优化政务服务,不能自说自话,而必须以公众感知为依归。从现代政府的理念讲,政务,乃是政府为百姓之务,而非政府自家之务。因此总理才会强调:政府必须要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及时回应,这不仅是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也是政府必须尽的职责所在,不及时回应就是失责!
二讲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说政务服务是“事”,当今时代的“大器”就是“互联网+”。总理的方法论条分缕析。一是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其中包括凡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等。二是优化再造服务平台,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整合政务信息和服务平台,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三是打通数据壁垒,促进各部门、各层级、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四是加强系统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加大对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数据保护力度。五是加快清理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各种规定。
可以想见,这五道“课堂作业”一旦被各地方、各部门完成好,民心必定大快。
一堂好的课,固然离不开摆事实、讲道理,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怀。总理这堂课,骨子里讲的是为政情怀。他举例说,我们党最早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都是非常具体的“小事”,但正因如此才赢得了民心。老百姓最关心的,可不就是那些身边发生的、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吗?所以各级政府不仅要重视宏观经济等“大事”,同时也丝毫不能忽视老百姓关心的“小事”。话说回来,无论什么增长数据、发展曲线,落脚点都是国民的富裕和幸福。为政者,体恤百姓冷暖,感知社会体温,方足以谈政。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曾"发话"部长们当第一新闻发言人,“部长通道”的答问因此广受好评。精彩的记者会后,更有媒体评论,这是总理亲身示范当国务院第一新闻发言人。此次常务会,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总理要求中央部门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而他讲的这堂课,本身就是一种垂范。
政府系统上上下下,越多领会总理这堂课的要旨,在面对老百姓“考官”时交出的政务答卷,才会越漂亮。(陈翰咏) |
|
郑重标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评论列表:
|
用户:[#userName] |
时间:[#M_AddDate]
|
评论:[#M_Content]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