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理事长姚建铨院士天津大学120周年校庆演讲
|
|
日期:2015-7-27 作者: 来源: 点击:4174
|
|
|
正值天津大学(北洋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之际,我个人也迎来了愉快而又艰辛的岁月—76个春秋、从教50年,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回首往事,感慨颇多。
我是一个幸运儿:
我赶上了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空前动荡,而后又走上独立、民主、富强的变革的新时代;我赶上了陡门小学—胶南初级中学—苏州中学—天津大学这几所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好学校,其中又逢上关心我、教育我的好师长;我赶上了一批在教学科研道路上与我披荆斩棘、奋力拼搏的同事们,及一批批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学生们;我也幸运地成为中国科技最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郑大、深大、香港科大、华中科大、北交大、北大、清华等的兼职教授。
我曾记得在上海金陵路孝和里、无锡太湖畔陡门镇度过的愉快的童年,自己还不知天高地厚似的立下了成为“科学家”的理想;还记得在苏州三元坊、孔庙旁的苏州中学碧霞池-道山亭上的晨读;记得在天津大学青年湖里的游泳,在图书馆里的苦读。天津大学三年研究生的学习为我夯实了科研能力的根基。
我难以忘了文革时期的乱象。更清楚地记得改革开放后首批被派往美国作访问学者的情景。记得我的导师、斯坦福大学A.E.Siegma教授(美国光学学会主席)对我的指导,共同探讨激光谐振腔理论。在他的建议下,我在XMR公司工作一段时间,我所搞的绿光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达到当时国际最高水平(输出功率达9瓦),同事们给我起了“Green”绰号。在美国二年期间我在世界顶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美国这段经历,使我的研究工作拓宽到一个崭新的国际化的视野。
在82年回国的飞机上,我就在思考及策划如何用国产的器件、技术完成创新工作的方案。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在一间仓库里开始了“倍频激光器”研制的艰辛历程。我首先在理论上解决了双轴晶体最佳相位匹配的计算及设计方法,提出了类高斯分布理论及准连续泵浦理论,同时推荐国内重要单位生长倍频晶体(KTP),经过多方协作,我与学科组师生昼夜奋战,三年多时间,取得了第一阶段的科研成果,之后使用KTP的绿光激光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输出功率达34瓦),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尤里卡国际博览会金奖、个人获一级骑士勋章等。
科研道路并不平坦,继高功率倍频激光之后,我又适时的开展了钛宝石及染料可调谐激光、高功率脉冲激光、YRELIEF技术、光学参量振荡器、激光三维成像及全固态激光技术等方面研究,取得了第二阶段的科研成果。获中科院特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值此,我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激光与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的研究中,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双轴晶体最佳相位匹配计算-“类高斯分布理论”-准连续高功率倍频激光器-准连续激光调谐系统的技术体系。我在1995,2007和2011年撰写了三部专著(科学出版社、德国Springer出版社),这些著作是我和学科组的师生科研成果的结晶,是对光学领域的贡献。
为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我考虑将激光技术向电磁波的长波方向扩展,我不失时机的在我国较早开展太赫兹技术的研究,现同时又指导研究所开展微纳结构材料、空天-海洋应用技术、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研究。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一些师长,如陡门小学的姚绥英老师,胶南中学的陈龙海、胡琛老师,苏州中学的许楠英老师,天津大学的吴又芝、吴继宗、孙祖宝等教授对我的教育、关怀。让我更难以忘怀的是恩师王大珩院士,从80年代末我们相识起,他对我从事的激光、光电子研究工作一直关怀备至。后应我的邀请,王先生亲自参加了天津光电子中心的成立会,参加了天津大学百年校庆报告会。1994年由王先生建议,王乃弘教授和我参加了由王先生率团的中国光学代表团到俄罗斯访问,期间对我的谆谆教导至今难忘。Siegman教授和王大珩院士对我的科研生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是相识-相知-相敬。
我应该珍惜柏林工大Weber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Miles教授、法国Zyss教授、香港科大朱经武教授、郭海成教授、日本理化所Ito教授及台湾大学杨志忠教授等与我之间建立的科研友谊.
1997年我当选为天津市当年唯一的院士,自己是57年考入天津大学,是天津大学培养出的第一个院士,我得信后立即拜访及看望了教育家、天津大学老校长李曙森、吴咏诗、李光泉三位校长,与他们分享喜悦,感谢天大对我多年的培育之恩。我还应感谢天津大学老校长史绍熙、余国琮两位院士对我的关怀与支持。2006年我患重病, 是天津市政府和医护工作者给了我笫二次生命, 此情终生难以回报。我的所有成绩都与天津大学、天津市及科委、科协等有关部门的关怀与支持分不开的。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可爱的研究生群体。学术上我们朝夕相处、切磋业务、共同钻研、热烈讨论。而今每年我能收到近千封信件,其中一半来自我的学生,这是我最大的欣慰!我永远珍惜50年来集体的温暖及师生之情宜。件件事例,不胜枚举,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今天我之所以还能耕耘在教学科研笫一线,那是我的团队及学生们对我工作及健康的支持与关怀所致,我永远怀念我们共同奋斗的岁月。我热爱我的学生们,我们彼此是师生、战友、朋友。
受祖国和人民的信任,自87年起,我曾任20年的全国政协委员(科技组、民主党派组),10年的天津民进主委、天津政协副主席(主管科技)、天津科协副主席,参加了参政议政,坦诚谏言献策,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我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我是教育战线上的老兵,在120周年校庆之际,通过50年的教学科研的实践,我在“教育学生”问题上的感悟及体会是: 以身作则、身体立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非原则问题上做到包容、宽容;在原则问题上严格要求,直言不讳;我希望引导学生做到:思想开放、学風正派、有合作精神及团队精神、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自检、自律、在学习及科研中刻苦钻研、顾全大局、勇于负责、达到身心健康。
我最喜欢的名言是: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你回忆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奥斯特洛夫斯基)
世界的历史、人类的历史、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所领导的“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期,形势无限好,任重而道远。我虽年迈,但心不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我将继续我的诺言:谦逊,勤奋; 求实,创新。为祖国的未来,为我国的教育、科技事业发挥余热! |
|
郑重标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评论列表:
|
用户:[#userName] |
时间:[#M_AddDate]
|
评论:[#M_Content]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