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智慧农民固农”战略,以造就高素质“国际植物医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业从业者职业化为导向,按照坚持政府主导、尊重农民意愿、立足服务产业、突出培育重点原则,进一步完善植物医生培育体系、创新培育方式、规范认定管理、加强政策扶持,着力培养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植物医生和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会议将围绕我国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机遇和可持续治理作物病虫害,交流并探讨“国际植物医生和新型智慧农民”培育模式和植物医生诊疗管理体系,打造全国优秀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和培养普及乡村植物医生,为特色农业产品质量、品牌保驾护航,为当地农产品输出创造新的机会。
在农业部科教司、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浙江农林大学、CABI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CIT智慧乡村专业委员会、中国三农产业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国际植物医生与新型智慧农民培育工作研讨会,于1月20日在杭州浙江农林大学召开。

所谓的“植物医生”顾名思义,就是解决农业作物、植物病虫害的专业人才。植物医生的前期培训将会从在校的学生中展开。小林是浙江农林大学的研二学生,他是这次植物医生培训计划中的学员,在小林看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成规模种植是必然的趋势,那么今后“植物医生”将会在农业生产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浙江农林大学学生林泽松告诉记者,通过此次研讨会让他们学到了专业的知识,比如说像病虫害检测,的确在田间的时候是可以指导农民,什么时候用药施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目前由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牵头启动的植物医生和植物诊所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全球病虫害防治体系协作网络,积累了大量解决植物病虫害的经验。而经过系统培训后的学生,还可以获得相关证书,也可以开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植物诊所。深入一线,为中小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瑞士中心特普弗博士表示,他们认为,通过专业的植物医生的培训,可以提升农户对于病虫害的诊断和处置能力,也可以让他们生产出更好的,更高质量的农产品。

另外,植物医生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展范围,普及到一线的农业工作者,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初步判断能力,争取做到让农户能够辨别一般的病虫害,减少原先有虫害就打药,长不高就施肥的粗放型种植模式。通过学习一些典型案例,让农民可以从培训中,学到更多经验。
原文引用:培养“植物医生”普惠计划 助力三农精细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