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OID发证和合作协议签署发布会在京召开
|
|
日期:2014-1-23 作者:CCIT 来源: 点击:1432
|
|
|
2014年1月9日,由国家OID注册中心主办的OID发证和合作协议签署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刁石京副司长、信息化推进司董宝青副司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戴红主任等领导出席会议指导工作。
农业部信息中心杜维成副主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刘冰副主任、武汉矽感科技有限公司张也平副总裁、上海追溯酒品信息中心有限公司赵兵总裁、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马晓东书记等单位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还有来自于国家密码局、卫计委信息中心、中国银联、中兴通讯、轻工联合会信息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山东潍柴动力、海尔等四十余家OID申请单位、友好单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刁石京副司长、信息化推进司董宝青副司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戴红主任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赵波院长,为2013年成功申请OID的单位颁发了OID证书。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赵波院长代表国家OID注册中心,对政产学用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并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农业部信息中心、武汉矽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追溯酒品信息中心有限公司、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五家有代表性的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开展物联网标准研制、OID应用推广工作,为我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是我国互联网领域的重要组织,也是2012年发改委批复的“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的牵头单位,国家OID注册中心与CNNIC的紧密合作,将有助于将OID纳入到我国物联网标识管理体系中。
在工信部、国标委相关领导大力支持下,在战略合作单位、OID申请单位、友好单位代表的协助下,发布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OID(Object Identifier,对象标识符)是由ISO/IEC、ITU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提出的标识机制,用于对任何类型的对象进行全球无歧义、唯一命名。OID具有分层灵活、扩展性强、易于兼容现有标识机制、已应用于多个领域、技术成熟、管理机制清晰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信息安全、医疗卫生、网络管理等领域,截止到2013年12月,国际OID树中已有891,938个顶级OID标识符完成注册。近些年,随着物联网等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急需对种类繁多的对象进行标识管理和信息交互,OID作为兼容性很强的标识方案,受到进一步关注。
根据原信息产业部文件的批复,我国于2007年组建了“国家OID注册中心”,设立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管理“ISO分支”和“ISO-ITU联合分支” 下的中国OID分支,负责国内OID注册、管理、维护和国际对口工作。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国家OID注册中心建立了我国OID标识分配方案和注册管理体系,研制开发了OID注册解析管理系统,先后为国内一百余家行业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分配了136项顶层的OID标识符,不仅涵盖信息安全、网络管理、医疗卫生、金融认证、食品追溯等众多行业领域,还包含了RFID、传感器网络、二维码等物联网领域国内领军企业和组织。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密码局、卫生部信息中心、农业部信息中心等部委级应用单位均已经成功申请并采用OID标识。
通过本次会议,拓宽了国家OID注册中心和各方面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渠道,将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合作建立“覆盖全国、分布运行、安全可控、国际兼容”的标识体系,成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满足各行业领域、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需求,更好地实现我国信息资源的自我管理和利用,保障我国信息安全,维护国家主权。 |
|
郑重标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评论列表:
|
用户:[#userName] |
时间:[#M_AddDate]
|
评论:[#M_Content] |
|
|
|
|
|
|
|
|
|